護髮不只是洗髮精與護髮素的事。
網路上流傳許多「據說有效」的護髮秘訣,像是冷水洗髮、常剪頭髮、天天梳一百下……但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?
本篇整理 5 大最常見的護髮迷思,從毛髮學與營養學角度揭開真相,幫你找到真正有效的護髮方式。
護髮迷思 1:常剪頭髮會讓頭髮長得更快?
真相
剪頭髮不會影響頭髮的生長速度。
毛髮的生長取決於毛囊在「生長期(Anagen phase)」的活躍程度,這個階段通常持續 2 至 7 年,受到 年齡、荷爾蒙、營養狀況 等因素影響,而不是剪髮頻率。
當頭髮越長、髮尾越容易分叉、斷裂,看起來像是「長不長」。
因此,定期修剪髮尾能維持髮絲的健康外觀,但並不會加速生長。
正確做法
- 每 2~3 個月修剪一次髮尾,避免分叉蔓延。
- 若想從根本改善生長速度,可補充含 矽、鋅、維生素B群、蛋白質 的營養素。
- 維持均衡飲食與良好睡眠,延長毛囊的生長期。
護髮迷思 2:冷水洗頭能讓頭髮更有光澤?
真相
冷水洗頭不會顯著增加頭髮的光澤度。
每根頭髮外層由「毛鱗片(cuticle)」構成,洗頭時,毛鱗片會稍微張開,但這個過程與水溫的關係不大。
專業毛髮學家 Anabel Kingsley 指出:「頭髮一旦長出頭皮,就不再是活的組織,水溫不會直接影響髮質。」
相反地,冷水可能使頭皮血流減少,長期反而不利於毛囊健康。
正確做法
- 使用 溫水 洗頭,能更有效去除油脂與髒污。
- 洗後以 稍涼的水 沖髮,幫助頭皮降溫並減少刺激。
- 定期搭配含 保濕胺基酸或矽 成分的護髮產品,維持光澤。

護髮迷思 3:吃孕婦維他命能讓頭髮長更快?
真相
孕婦維他命的配方主要設計給懷孕女性,確保胎兒發育所需營養,如葉酸、鐵、鈣等。
雖然這些營養素與頭髮健康有關,但 對一般人並無促進生長的特效。
懷孕期間頭髮變濃密的原因,其實是雌激素上升讓毛囊停留在生長期更久,與維他命本身無關。
正確做法
- 不建議隨意服用孕婦維他命。
- 想促進健康髮生成長,可選擇含 生物素(Biotin)、矽(Silicon)、鋅(Zinc) 的營養補充品。
- 若有缺鐵或貧血問題,應諮詢醫師再補充。
護髮迷思 4:洗髮一定要「起泡」才算洗乾淨?
真相
泡沫多並不代表洗得乾淨。
泡沫主要來自「界面活性劑」成分,如硫酸鹽(Sulfates),它們的清潔力雖強,但容易帶走頭皮天然油脂,使頭皮乾燥或刺激敏感。
許多 無硫酸鹽洗髮精(Sulfate-Free Shampoo) 起泡少,卻能同樣清潔乾淨,對染燙後或乾性髮質更溫和。
正確做法
- 不需追求大量泡沫,以按摩方式清潔頭皮 才是關鍵。
- 若頭皮偏油,可選擇含溫和清潔因子的洗髮精(如氨基酸系)。
- 每週可搭配一次深層潔淨或頭皮去角質,維持毛囊通暢。
護髮迷思 5:每天梳 100 下頭髮會更亮麗?
真相
適度梳頭能幫助分布皮脂、解開打結,但「過度梳理」反而會刺激油脂腺,造成頭髮油膩、髮絲拉扯斷裂。
頭髮光澤主要取決於 毛鱗片平整度與皮脂分布,不是梳的次數。
正確做法
- 每天早晚各梳幾下即可,選擇 圓頭齒梳或野豬鬃梳 減少摩擦。
- 若頭髮乾燥毛躁,可先噴少量護髮油再梳理。
- 洗髮後避免濕髮強行梳開,先以毛巾輕壓吸水再用寬齒梳。
結論:護髮關鍵不在迷思,而在習慣
影響頭髮健康的真正關鍵,在於 頭皮循環、毛囊營養與日常護理。
與其依賴坊間的偏方,不如建立正確習慣:
- 定期修剪髮尾
- 避免過熱吹整
- 均衡攝取蛋白質、矽、鋅等關鍵營養
- 維持頭皮清潔與保濕
只有當頭皮環境健康、毛囊得到足夠養分,頭髮才能真正強韌亮麗。